隨著金融危機的惡化與蔓延,國際社會要求加強金融監(jiān)管的呼聲高漲,利用離岸金融中心避稅這個世界性問題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焦點。連日來,國際社會紛紛掀起“查稅風暴”及相關打擊行動,目標直指一些被稱為“避稅天堂”的國家和地區(qū)。
據(jù)國外媒體最新報道,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可能推行《禁止利用稅收天堂避稅法案》。有分析認為,該法案的推行每年能為美國政府帶來最多達500億美元的額外稅收,同時也可能會摧毀遍及全球的避稅天堂!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就目前西方國家對避稅地的打擊行動看,要想動搖避稅天堂的根基還是不太容易。
避稅天堂“三宗罪”
本報綜合報道 “一直以來,我們對它們過于放任,是時候采取嚴厲措施了?!眹H貨幣基金組織主席多米尼克·斯特勞斯近日在談到遍及全球的避稅天堂時說。
瑞士銀行的保密制度產(chǎn)生于1713年,已沿用了近3個世紀。75年前,瑞士銀行保密法開始施行,正是這項嚴格保護客戶隱私的法律,使瑞士銀行得以吸收世界各地的巨額資產(chǎn),瑞士也成為世界上吸收離岸財富最多的國家。
類似瑞士這種典型的國際避稅港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已見雛形。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這一為全世界金融“黑洞”提供庇護的經(jīng)濟制度在瑞士、列支敦士登、盧森堡、英屬維爾京群島等43個國家和地區(qū)逐步繁榮壯大起來。
按照經(jīng)合組織的定義,稅收優(yōu)惠政策與保密制度是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qū)能否被視為避稅天堂的兩個先決條件。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地區(qū)的不少島國以及眾多歐洲小國——摩納哥、列支敦士登、安道爾、諾曼底群島等因此均被視為典型的避稅天堂。
然而,避稅天堂存在的問題隨著金融危機的惡化接連暴露出來。
第一宗罪:
助富人逃避納稅
托馬斯·庫德爾克事務所律師、稅制專家埃里克·冉戴爾說:“人與資金的自由流動是不可剝奪的權利。因此,如果當事人有需求,在盧森堡開設賬戶的行為是不能被禁止的。同樣,為了管理遺產(chǎn)而在這些地區(qū)創(chuàng)立一個基金或是匿名創(chuàng)辦一家公司也并不是違法的?!比酱鳡柋硎?,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避稅地的客戶來自于政局不穩(wěn)的國家,這又涉及到他們的生存權。
但是,關于避稅天堂的問題,更多的是與少數(shù)所謂VIP客戶聯(lián)系在一起,如跨國公司高管、工商界大財團的繼承人、好萊塢明星、王公酋長以及寡頭政治家等。避稅天堂對他們來說可以完全逃避納稅及其他社會限制。
想象一下,對于老牌影星肖恩·康納利及知名烈酒品牌百加得的家族成員來說,巴哈馬這種不起眼的島國還為他們提供了世界上最為私密安全的空間。因此,對于西方上流階層而言,避稅天堂還意味著生活的伊甸園。
第二宗罪:
不問來源配合洗錢
同時,那些洗黑錢的罪犯和來自四面八方面目各異的不正當交易者們,都瘋狂地喜歡避稅天堂這一國際金融體系中最為脆弱的鏈條。
其中的原因在于,所謂的避稅天堂對資金來源不予追究,允許來源可疑的資金重新進入傳統(tǒng)的銀行流通領域,同時能夠擾亂對非法資金的追查行為。
曾有這樣一個典型案例:一名法籍俄羅斯人試圖利用一些空殼公司和在德國、瑞士的銀行賬戶來獲得一筆重要的不動產(chǎn),此舉引起法國反洗錢組織的注意和調查,但結果卻因避稅地有關法規(guī)的阻撓而被迫中止。
不過,以歐洲為代表的反洗錢行動已經(jīng)開始初顯成效。
以反腐敗為主旨的“國際透明組織”法國區(qū)主席丹尼爾·勒拜格說:“除了塞浦路斯及直布羅陀海峽區(qū)還繼續(xù)對非法洗錢活動放任自流外,目前想要在西方其他一些避稅地開設賬戶,已經(jīng)很難不被發(fā)覺了?!?/P>
第三宗罪:
瘋狂吸納全球資產(chǎn)
如果說避稅天堂還在繼續(xù)保持繁榮,那首先是因為它們把自己視為資本主義世界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目前避稅地的支持者都以此來證明避稅地存在的合理性。
統(tǒng)計顯示,在全球避稅天堂里至今還沉睡著10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chǎn),相當于法國國內生產(chǎn)總值的5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50%的國際貿(mào)易活動通過避稅地進行中轉,后者對這些貿(mào)易完全開放。同時,國際避稅地擁有4000家銀行,占全球總數(shù)三分之二的對沖基金公司以及200萬家“基地公司”(納稅人為躲避納稅而在低稅或無稅國家和地區(qū)設立的公司)。
這些避稅國吸納國際資金的胃口驚人,開曼群島和百慕大群島已成為交易量最大的國際金融地點。
另外,一些著名金融機構也在避稅地大舉開設分支機構。比如,全球最大銀行花旗集團在全球離岸金融中心共設有427家子公司。
多國將調查“異國避稅”
●2月22日,歐盟主要經(jīng)濟體領導人在德國柏林舉行特別峰會。與會各方一致主張對“不合作”的避稅天堂地區(qū)進行懲罰。
●3月1日,阿根廷總統(tǒng)克里斯蒂娜表示,阿根廷將在倫敦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上建議徹底取消“避稅天堂”,加強對國際金融體系的監(jiān)管。
●3月3日,法國和德國財政部長表示,希望二十國集團成員終止與“不合作”的避稅天堂國家在金融領域的雙邊協(xié)議。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強調說,要從此“封殺”避稅天堂。
事實上,長久以來,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等都因瑞士吸納本國避稅客戶而對瑞士銀行保密法提出過嚴厲批評,甚至呼吁把瑞士列入“不合作的避稅天堂”黑名單,但一直難以找到對付瑞士的切實辦法。
不過,隨著金融危機蔓延至全球,這些國家終于看到了一個機會。
無論銀行界反應如何,歐美各國政府正紛紛展開打擊避稅天堂的行動,形勢將迅速發(fā)生變化。
在強迫國內銀行申報其客戶的離岸賬戶后,愛爾蘭政府目前已收回了10億歐元資金。這一簡單的措施能幫助政府追回大量資金,也正在被法國所效仿。
除法國外,英、美、德、奧地利、西班牙、希臘、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均表示將對本國居民在避稅地的避稅行為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查。
需要各國通力合作
德國早在去年2月就已針對列支敦士登掀起“查賬風暴”,查出流失稅收10億歐元。英國皇家稅收和海關當局也已列出3萬人的“黑名單”。
美國則有望出臺一項關于禁止利用稅收天堂避稅的新法案。有分析認為,這或許將從根本上動搖避稅天堂的根基。
不過,盡管國際社會打擊避稅天堂已是大勢所趨,但真正行動起來并非想象的那樣簡單。
首先,對于不少國家開始封殺避稅天堂的舉動,這些國家內部的某些政府機構迫于銀行界的壓力,也在發(fā)出反對的聲音。
“主要困難倒不在于國界,而在國家內部。像盧森堡、奧地利及比利時等歐洲國家的銀行,它們一直都在或多或少地沿用保密制度?!崩瞻莞駨娬{。
另外,勒拜格指出,打擊避稅天堂的行動需要世界各國通力合作,至少歐洲國家需要在歐洲層面上來進行。歐盟國家可以就稅收有關決定形成一致意見。
如果完全取消了避稅天堂的話,也會對某些國家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因為與其他國家的部分貿(mào)易就不能像以往那樣通過避稅地來中轉,這會導致利潤下降。
稅法專家雷米·道納爾就此說:“經(jīng)合組織已經(jīng)制定了關于禁止公共資金海外腐敗行為的規(guī)定,而隨著對避稅天堂打擊力度的不斷增加,一些被掩蓋的黑幕可能最終將完全消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法國政府嚴格遵守規(guī)定,還能像以前那樣‘方便’地賣出火車、戰(zhàn)斗機和其他產(chǎn)品嗎?”
各國立足點不同避稅天堂難撼動
從“查稅風暴”到立法限制,西方各國紛紛加大對避稅天堂的討伐力度,試圖填補這一金融漏洞,將其納入主流經(jīng)濟體系。從完善國際金融秩序的角度來看,其意愿是好的,但是從法律的角度來說,真是那么容易實現(xiàn)的嗎?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副教授杜志華。
廣州日報:輿論普遍認為,國際避稅地之所以成為世人眼中的“天堂”,主要在于其稅收優(yōu)惠政策及法律許可的低透明度。在您看來,避稅天堂形成的根源在哪里?
杜志華:避稅天堂的發(fā)展主要依賴于在其境內設立的大量“基地公司”??鐕{稅人可以利用基地公司虛構中轉銷售業(yè)務,實現(xiàn)銷售利潤的跨國轉移;將聯(lián)屬企業(yè)在各國的子公司的利潤以股息形式匯集到基地持股公司賬下,以逃避母公司所在國對股息的征稅等。
因此,國際避稅是納稅人利用某種形式上并不違法的方式,減少或規(guī)避其就跨國所得本應該承擔的納稅義務的行為。實際上,國際避稅就是跨國納稅人在利益驅使下,利用法律漏洞而作出的行為。避稅天堂的形成根源在于各國稅法的不一致或者缺漏。
廣州日報:針對避稅天堂,德、美、法等國現(xiàn)在紛紛要求公布其客戶名單,同時還要采取一些懲罰措施,這是否觸及到一些法律問題?比如對隱私權的侵犯?
杜志華:經(jīng)合組織范本和聯(lián)合國范本建議在稅收協(xié)定中建立國際稅收情報交換制度。有些國家間還訂有防止國際避稅的情報交換的專門協(xié)議。
根據(jù)兩范本,首先,關于情報交換的范圍,應該僅限于按照締約國一方或另一方的法律和一般正常的行政途徑所能取得的情報;締約國沒有義務提供一切可能泄露任何貿(mào)易、營業(yè)、工商業(yè)或者職業(yè)秘密的情報,以及與本國的公共政策相違背的情報。其次,情報交換措施還包括有情報保密義務的規(guī)定。締約國應該按照本國國內法律對同類情報所規(guī)定的保密措施予以保密。
因此,德、美、法等國應該嚴格依照兩范本要求解決國際稅收情報交換問題,否則會構成對他人隱私權的侵犯。
廣州日報:西方國家對避稅地的打擊行動能從根本上動搖避稅天堂的根基嗎?
杜志華:我個人認為,就目前西方國家對避稅地的打擊行動看,要說是動搖避稅天堂的根基還是不太容易。
首先,大多數(shù)國家針對避稅天堂的舉動暫時還主要停留在政策或者宣言層面,這樣就難有實質性效果。打擊避稅天堂首先必須依靠各國國內立法、建立相應制度并監(jiān)督制度的有效實施。
第二,利用避稅天堂來避稅是目前現(xiàn)實中存在的現(xiàn)象,其具體行為不具有違法性,各國稅法的差異為其產(chǎn)生和存在提供了空間。
第三,在打擊國際避稅問題上應該注重國際社會利益的協(xié)調。通過簽訂國際協(xié)議的方式,將打擊避稅天堂確定為各締約國應該履行的條約義務,無疑會加大打擊力度。但是,根據(jù)國家稅收管轄權獨立自主原則,是否參加有關的稅收協(xié)定、如何制訂稅法是由該國根據(jù)其國家利益、國情及其在國際社會所處的地位決定的,有關的稅收協(xié)定也不能為各國創(chuàng)設權利和設定義務。因此,真正實現(xiàn)各國稅法的協(xié)調一致并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問題。不僅是目前西方國家所采取的打擊行動,即使是有關的國際協(xié)定也不能從根本上動搖避稅天堂的根基。
另外,對于國際協(xié)議,避稅天堂也不一定會響應,國際社會針對的焦點也正是這些所謂“不合作”的避稅地。所以,要想真正撼動這些地方,還是比較困難的。
廣州日報:那么,要在怎樣的情況下才能最終取消避稅天堂?是否可以依靠國際法律的完善?
杜志華:國際避稅不僅嚴重損害有關國家稅收利益,而且可能導致國際資金的不正常轉移。正因為如此,避稅地才遭到國際社會的圍剿。
雖然許多國家都在對外簽訂的稅收協(xié)定中規(guī)定了相關合作條款,但是一方面,國家利益的對立會阻礙國家之間在打擊國際避稅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各國傾向于認為在其領土范圍內允許執(zhí)行外國的稅法是對自己國家主權的放棄,國際避稅現(xiàn)象仍然十分猖獗。只有綜合運用國內法和國際法措施才能有效制止國際避稅。
廣州日報:像美國政府準備出臺《禁止利用稅收天堂避稅法案》,能起到多大作用?
杜志華:美國政府準備出臺《禁止利用稅收天堂避稅法案》,是美國單個國家試圖對國際避稅行為進行打擊和限制而通過的特別國內法措施。
盡管單純依靠各國單方面的國內法措施難以有效地管制國際避稅行為,但是在有效的國際合作機制建立和完善之前,各國主要地還是通過國內立法措施來制約納稅人的國際避稅行為。美國法案的出臺及隨后其他國家的可能效仿必將會對避稅天堂給予沉重打擊。